|大众版
返回门户  |  医院信息  |  加入收藏
 
首 页
动态新闻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临床医疗 | 教学科研 |  数字图书馆
    2025年07月02日 
 
 
 
 战疫中-儿科发热门诊人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0-04-0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新冠肺炎的疫情,正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有的人逆行而上;有的人恪尽职守;有的人勇于担当,他(她)们用行动诠释着有“大家”才有“小家”的家国情怀,用医护人员坚强的臂膀守护着“祖国的希望”,成为抗“疫”情战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他(她)们就是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的医护人员。
在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和院领导强有力领导支持下,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设立了儿科发热门诊,减少普通患儿与发热患儿密切接触的机会;病房内设立单独了应急隔离病房,应对突发情况;讨论并制定防治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接诊流程、会诊流程、转诊流程及应急预案,并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不断更新进行及时的调整。
面对一个全新的病毒,从起初的未知,到竭尽所能去认知,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成果及诊断治疗指南、疫情防控知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科主任訾慧芬带领下,分批次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及个人防护培训,做到培训到位,人人掌握:流行病学史患儿、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儿的诊疗与排查;住院患儿及家属的预检分诊与排查;普通患儿的救治与护理。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每一位儿科人都在夜以继日地奋战中!
疫情当下,发热门诊已然成为直面危险的最前沿,这里是门诊,也是战场。每天他(她)们需要全副武装,24 小时不间断守候在诊室,为发热患儿检查诊断。面对高风险,他(她)们浑然不怕,枕戈待旦,迎接挑战。
儿科发热门诊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发热患儿众多,给预检分诊增加了难度。杨雯护士长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梳理发热患儿就诊流程及分诊标准,为每一位就诊患儿及家长监测体温,登记患儿详细住址身份证号码及家长联络方式,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要接诊所有来院的发热患儿,每天工作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仅要对患儿家属进行问诊,医生还要根据患儿的情况开具检查单,从患儿采血到CT检查严格走专用通道,由专门护士送检,尽可能阻断其他就诊患者与发热患者的接触,充分减少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既要面对不会讲述病情又不时哭闹的患儿,又要面对众多陪同就诊的患儿家长,医护人员还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恐惧,迎难而上。
儿科选派精英力量轮流到发热门诊出诊,为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患儿,科室及时组织人员会诊、讨论、出具排查方案;每天总结,通报疫情发展状况,及时调整防控方案。为避免交叉感染,又不遗漏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儿科发热门诊设立了预检初筛→分诊登记→预检引导→首诊医师再确认的诊疗流程,医护人员会仔细询问发热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流行病学史,层层把关,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不误诊、不漏诊任何一例可疑患儿。负责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面对个别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反复告知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解释疫情时期预检分诊重要性,最终赢得了每位就诊患儿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儿科是一个特殊科室,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大多数是不会准确表达的孩子。作为儿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来,让阿姨看看你的小手!”在儿科,不仅仅会看病,还要会哄孩子,同时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往往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除了预检分诊工作,医护人员还需要负责消毒工作,每天早晨开始一天的工作,环境消毒、物品准备、更换垃圾袋等,互相监督穿戴好隔离衣、口罩、帽子,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各种消毒防护流程等。虽然辛苦、复杂、有风险,但大家毫无怨言。虽然条件是艰苦的,在全副武装下要长时间不吃、不喝,累了困了就在椅子上稍做休息,但是面对每天就诊的多是发热、咳嗽的患儿,他“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并运用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在最源头、最前线把好关,尽最大努力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当前,儿科也面临人员紧张、物资紧缺等问题,杨雯护士长统筹协调人员安排、门诊护士长刘彦春精心准备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在有限条件下做到物资利用最大化。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N95口罩优先提供给发热门诊值班医生,预检分诊及采血值班护士加强二级防护,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医生在一级防护基础上加强手消毒及诊室通风。为了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护士还要每天配置一桶一桶的消毒液,不停地擦拭、浸泡、喷洒、拖地......这样的工作,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
儿科医生本来就匮乏,平时一人就需要承担多方面工作。冬季是儿科病高发的季节加上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儿科医生就更忙碌了,一面承担儿科门诊、病房管理、儿科防控教学等工作,一面承担儿童发热门诊工作。在发热门诊的日子里,隔离衣护目镜隔离了他“她”们的面容,却隔离不了对患儿的爱。儿科发热病人就诊与众不同,每一个患儿都有家属陪诊,既要接诊患儿又要关注家属,是普通患者还是新冠疑似患者,既考验技术能力又考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儿他“她”们都是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当筛查完每一个患儿,当治愈好每一例患儿,他“她”们心中充满欣慰。
訾慧芬主任一直坚持在防控第一线,24小时值(听)班,负责可疑病人排查;儿科副主任陈强、马永彦、杨润英一直连续坚守门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分昼夜轮流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确保防控工作不出现任何纰漏。
温文尔雅的宋天月医生,家在青山住,主动克服疫情期间不通公交车的困难,要求加入一线工作。她吃住在科里,用她柔情的目光精湛的医术接诊着一个个发热患儿,在听诊完心肺看完嗓子做完相关诊疗检查确定孩子没有大碍只是普通感冒时,孩子家长的一声“谢谢”感动着她。她也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同时她还有一个神圣的身份——医务工作者。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
不善言谈的梁冰医生,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总是很详细地询问病史,耐心的和患儿家属沟通病情,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的做出诊断对症治疗。面对哭闹着的患儿,自己抱过来哄着。他的那份细心,耐心,责任心值得敬佩。而作为双医家庭的他,面对自己一双年幼的孩子,医生的职责和担当让他顾及不了自己的孩子。
王凤娇和闫慧敏医生作为年轻医生,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特别认真。她们详细地询问接诊患儿流行病学史、外出史,指导年轻父母网上缴费,尽量减少患儿在院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充电学习上网课,了解最新儿科新冠知识来充实自己;从穿脱防护服戴无菌手套开始一遍遍请教老师,反复地看视频回放,为的就是万无一失,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混着汗水的护目镜已雾气萦绕,但她们仍要坚持着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位,绝不能漏掉一个细节。逆行的人群中,有了长成起来的90后医生,正在用她们自己的力量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追随前辈们的脚步,保护更多的人。
疫情期间需要穿上防护服进入留观室给患儿采血,作为高年资副主任护师刘爽来说,尽管早已对这些工作驾轻就熟,但握住孩子胳膊的那一刻,防护面罩和厚厚胶皮手套还是阻碍了对穿刺感觉的拿捏,胖胖的小胳膊,血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从未有过的紧张感油然而生,汗水瞬间浸湿了衣衫。她说只有亲自穿着防护服在临床进行护理工作后,才更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面对找不到血管,啼哭不安,眼泪鼻涕一大把的患儿和家长急切的目光,此时此刻,室内无处不在的气溶胶被忽略不记。他(她)们穿着束缚全身的防护衣,戴着手套,只想着怎么能“一针见血”,这是对大家体能和技能的严峻考验。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面对“疫”样“热”情,儿科一线医护人员践行“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的铮铮誓言,不畏疫情之险,冲在防控最前线,坚信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为广大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稿件来源:儿科门诊 邬娜
编辑整理: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