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一针一线缝出的希望记援非医疗队在卢旺达产科一线的教学点滴
  日期:  [2025-04-29]
非洲的阳光炽烈而真实,就像这里的产科工作,每一天都让人直面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图片


因为宗教与文化因素,这里的妇女普遍多产,而高产率也带来了更高的产科风险。产后出血,是临床中最常见、也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它高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遗憾的是,当地的医疗资源极为有限,药物、器械、输血条件都极度紧张,同时产后出血并非总能通过现有手段准确预测,往往在看似低风险的分娩中也会出现,住院医生常常在没有足够支持的情况下独自迎战生命危机。

图片


在援卢旺达医疗工作中和与当地医生的多次交流中,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的卢伟肸医生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实践型教学的渴望。他们不是缺乏动力,而是缺乏工具、机会和指导。于是卢伟肸开始思考:在这样的条件下,能为他们留下什么?

图片


没有标准教具,卢伟肸就动手制作。先在脑海中设计方案,在用过的废纸上剪裁,琢磨缝合的细节,初步定稿然后寻找用废弃布料、纱布和棉花,一针一线缝制出产后子宫模型;然后用仅有的红蓝中性笔一笔一画绘制血管走形,每一块材料的获得都不容易,每一针都缝得无比专注。

图片


在教学现场,卢伟肸讲解缝合方法的应用与优劣对比,做PPT的文字和图片的讲解,同时在模具上做到更直观和生动的演示,被激发起兴趣的基本戈院长首当其冲来到讲台上配合缝合讲座。课后医生们围着模型练习缝合,一边缝一边小声跟着卢伟肸探讨缝合技术与技巧,生怕落下一个细节。手法生疏却认真无比。他们的眼神让卢伟肸明白,只要能学到医疗的技术,他们愿意投入全部的热情。

图片


课后,一位医生爱不释手的抱着子宫模具对卢伟肸说:“老师,谢谢你。这个模具我借用一下,近期好好练习,以后我在值班就可能救下一个妈妈。”这句话,让卢伟肸觉得手上的每一道针脚,都有了更深的意义。

图片


援非不仅仅是一次医学的支援,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在艰难之中,医护人员用知识守护生命,用最质朴的行动点燃希望。


文字:卢伟肸

一审:关   庆

二审:徐文华

三审:闫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