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疗高地】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含“博”量最高的“王牌”学科 |
![]() |
|
日期: [2023-11-30] |
如果医学界有一场“华山论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无疑就是其中的“绝顶高手”。
众所周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医疗的“国家队”,代表着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最高水平。因此,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自治区、包头市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经过一代代“神内人”凭借着“精、勤、厚、德”的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奋楫笃行,在学科领跑、技术领先的奋斗目标中更上一层楼。
生死时速,成功“闯关”
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处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科、一家医院整体实力的标准之一。日前,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就接诊了一位危重患者。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意识障碍3小时”入院,期间不断呕吐,呼吸微弱。头颅CT初步检查发现患者为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呈“铸型”。
看到这样的头颅CT影像,医生大多数会跟家属说这样一句话“九死一生”。因为,这样的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即使早期能够挽回生命,后期重型残障的可能性也极大。
护理重症患者
当时的患者颅内大量出血,主要集中在脑室系统,颅内压高,脑脊液循环受阻,患者已经昏迷,并出现呼吸衰竭,命悬一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宝军教授在查看患者后分析认为,“患者整个脑室系统积血,常规的脑室外引流术只能解决侧脑室积血的问题,可以在低位的四脑室同时放置引流管引流,同时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三管齐下,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患者术前头颅CT影像
手术团队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了手术方案,决定行急诊手术,尽快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积极抢救患者。在王宝军教授的指挥下,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急诊完成了脑室穿刺引流术,“三管齐下”,缓解了颅内高颅压,经过5天的引流,患者度过了脑出血最危险的阶段,转危为安,经过后续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获得康复。
患者康复出院
等到出院时,患者和家属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写“德艺双馨,精益求精”,这既是他们的真情感激,更是成为鞭策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进取、为护佑百姓生命健康的不懈动力。
厚积薄发 硕果累累
作为市中心医院“王牌科室”之一的神经内科,始建于1975年,是本市神经疾病起步最早的科室之一。
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国荣教授、李月春教授、王宝军教授的带领下,神经内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蒙古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019 年、2020年,神经内科更是两次获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华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神经内科学专科提名……
一系列“国字”级荣誉,标志着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诊疗水平与能力建设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鹿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队”的高水平医疗技术服务。
同时,神经内科还成为内蒙古脑血管病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内科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病学院士工作站、内蒙古第九批“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包头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国神经介入区域培训和质控示范中心、中国卒中学会优秀数据管理卒中中心、包头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现年门诊量近6万人次,每年收治住院患者近1万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6%。
高位起航 赓续前行
如何推动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给出的答案是——人才。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单靠几个骨干‘大咖’,学科难以长足发展,必须要建好人才梯队。”神经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宝军教授对此深有感触。
从建科伊始,刘国荣教授、李月春教授聚焦疑难危重,脚步愈见坚实,至此神经内科就此高位启航。接下发展的接力棒后,王宝军教授带领的科室正朝着发展的更高峰奋勇向前。
为危重患者查房
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让神经内科构建了学科发展大平台,更会聚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作为全院含“博”量最高的科室,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86人,其中主任医师12人,二级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21人。医师57人,护士158人,医技人员42人,康复治疗师29人。医学博士10人,在读博士8人,医学硕士42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
神经内科医务人员合影
同时,神经内科共有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现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共177人,分别就职于自治区各盟市医疗单位,大部分均已成为学科骨干人员,为自治区神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后浪翻涌,汲取先辈奋斗的精神与力量,代代接力的老中青传承,让市中心医院的“神内人”勇攀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更为科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术业专攻 精益求精
“科室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工作,充满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王宝军教授表示,“人才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科室发展现状和规划,立足于长远发展,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大展身手。”
壮其根基,扩其羽翼,强其要素。近年来,神经内科强化内涵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随着技术与学科的发展,神经内科各亚专业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学科建设格局,成为保持自治区、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前,科室设有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癫病和睡眠监测中心、神经超声诊断研究室、神经介入专业组、神经电生理研究诊断室、神经心理实验室、脑血管病研究实验室、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高压氧舱治疗室等……
神经介入:多年来,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姜长春带着科室团队不断完善医术、精益求精,让神经介入中心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内蒙古医科大学神经介入医学中心,中国神经介入区域培训和质控示范中心,2023年获批成立包头市神经介入研究所。
目前,中心能开展动脉取栓术、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瘤栓堵术、动静脉畸形栓塞、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等脑血管介入治疗措施,年手术量约 1300台,其中血管内治疗约400台,能够保证7x24h全时段脑血管病介入急诊及平诊治疗需求,满足本区域内及周边市县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转诊治疗需求;
介入中心团队
神经重症:全年平均收治神经重症患者 600余名,完成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颅内血肿清除,颅内动脉瘤,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变性疾病,重症颅内感染等患者的紧急救治,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救治;
重症监护室团队
认知障碍中心:2012 年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记忆门诊”,2017年成立“认知障碍中心”,2022年8月成功获批“国家高级认知障碍中心”;2022年12月入选第一批全国30家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培训基地名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医院。认知障碍团队承担并完成多项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全国多中心痴呆防治及相关研究5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1项、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 项。
认知障碍中心团队
癫痫中心:脑电图室成立于2001年,目前拥有视频脑电图10台,便携式24小时脑电图仪9台,普通脑电图仪1台,设置6间脑电监测病房和1间脑电监测工作室。每年做动态脑电图检查2000多人,是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及司法鉴定脑电图检查的指定地点,2021年10月被首次授予国家“二级癫中心”,2023年1月通过复评,带动了内蒙古地区癫诊治水平的提升。
癫痫中心团队
头痛眩晕中心:于今年通过中国研究型医学会审批成为“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建设一头痛中心”,现能够完成自发性眼震试验、扫视试验、凝视试验、视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位置试验、温度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等多项前庭功能检查项目,实现了头痛、头晕、眩晕等相关疾病的精准化治疗,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头痛眩晕中心团队
对标一流 打造高地
精兵强将会聚,医教研成果丰硕。
2017年,神经内科与李春岩院士专家团队建立了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病学院士工作站,已被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批准认定,是自治区神经病学领域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了脑血管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获得科研立项共计14项,相关科研结果发表论文共计8篇,其中SCI收录4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新晋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极大提升了科室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室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在中国卒中学会、自治区医师协会、自治区医学会各相关学术分会均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学科成员在各学会任职广泛。科室共参加了国家脑血管病“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Quest、Interact、Cherish、Save、Enchanted、ATACH-Ⅱ、EAST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其中在Quest项目中获突出贡献奖。
同时,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科研8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5项,内蒙古卫生计生委科研计划项目10项,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50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3项,获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下一步,科室将继续加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病学院士工作站’和‘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并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展开密切合作,积极发挥内蒙古分中心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力争在‘国家’队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谈及未来,王宝军教授表示,“我们还要争创学科区域医疗中心,继续保持内蒙古自治区医疗领先学科地位,促使医、教、研全面发展引领自治区神经内科的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高品质医疗高地的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鹿城健康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