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返回门户  |  医院信息  |  加入收藏
 
首 页
动态新闻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临床医疗 | 教学科研 |  数字图书馆
    2025年07月05日 
 
 
 
 发热门诊新生儿科的六十小时
   发布时间:2022-11-18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多次袭击包头市,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闭环留守医院,也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一线抗疫,多少次与病毒面对面较量。但他们从不退缩、不懈怠,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守护的是家中的爱人和孩子、是年迈的父母、是一个个家庭、是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

自10月9日,包头市中心医院被指定为重点人群孕产妇及新生儿定点医院后,包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每天严阵以待,为第一时间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患儿做准备。

10月24日晚上6点30分,包头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打来紧急会诊电话,新生儿科郭云霞大夫放下手中还吃上几口晚饭,披上毛衣外套直奔发热门诊,迅速穿好防护服,进入发热门诊层流病房。发热门诊里住着一位红码患者,刚产下的孩子。只见患儿口周发绀,为患儿做完查体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郭云霞判断患儿应该是新生儿湿肺,立刻让护士给患儿吸氧,并在发热门诊开辟一个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科护士长张瑞娟安排护士刘欢、张洁进驻发热门诊护理这位湿肺患儿。

1.png

▲全副武装的队员


24小时全天护理,按照防护服的使用极限的规定,每8小时换一个护士,每天3个护士轮流上班。由于人手不够,儿科护士付霞一起协助倒班。郭云霞、刘欢、张洁、付霞4人组成的治疗小分队快速组建完成。

2.png

▲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临时病区的医护们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入发热门诊,护士们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还要带着双层的乳胶手套,给刚出生的婴儿完成静脉穿刺难上加难。护士刘欢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小心谨慎,一次性完成了对该患儿的采血、留置套管针。当一次穿刺成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四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看似轻松,实则不易。早班护士早上6点进病房,赶不上早饭,又不敢喝水,只能将头一天剩下的冷硬馒头干吃上几口来安抚抗议的肚子;下午2点出病房,又错过了午饭,洗漱完,喝点水,吃点水果垫个底,只能盼着好好吃顿晚饭。

新生儿科最小的护士张洁连上两天早班,眼中满是疲倦,却没有一声抱怨。夜班护士避免连上夜班,晚上10点进病房,早上六点出病房,同日下午2点继续进病房,只能休息8个小时,脱去防护用品和洗漱就占用近2小时,仅剩短短的6个小时却还是无法睡个安稳觉,休息此时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儿科护士付霞因年龄偏大,在科里早己不参加倒班,这次却因为情况紧急,每八小时一次的倒班,突然接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她不仅做到了迅速适应,而且还做到了治疗和生活护理两不误。

除了常规的救治,她们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给患儿测体温、翻身、喂奶、更换纸尿裤、摆放舒适体位,观察患儿的呼吸、肤色等等。

3.png


▲悉心照料患儿“白衣天使”


患儿的病情深深牵动着每一位医护的心,经过2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撤离呼吸支持,感染指标也降至正常,达到了出院标准。

两天三夜,六十个小时,“4人治疗小分队”经历过虚脱前的大汗淋漓、饿的两眼冒金星、“战袍”内的几经窒息,但他们没有丝毫埋怨,因为她们明白每一名患儿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守护患儿就是守护一个幸福的家。

4.png

▲即将出院的患儿


这样的案例在新生儿科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作为重点人群孕产妇及新生儿定点医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忘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初心使命,用专业技术及浓浓的热血和真情表达对生命的尊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克服困难、竭尽所能,为每一名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宣传科 韩毓